发布时间:
2024-10-15
综上,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的◆◆◆■■,不影响债权人对相对人提起代位权诉讼,但是可能会引起诉讼中止◆■■★◆。
法答网是最高人民法院为全国四级法院干警提供法律政策运用■◆★■◆、审判业务咨询答疑和学习交流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法答网★■,法院干警可以就审判工作、学习和研究中涉及的法律适用、办案程序和司法政策等问题在线咨询。答疑专家须严格依据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答疑意见◆★◆■◆,并经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以最大限度保障答疑意见准确、权威◆★◆。咨询仅针对法律适用问题★◆■◆◆★,不得涉及具体案件◆★,答疑意见仅供学习、研究和参考使用★■◆。
一、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订有仲裁协议的★■◆■,不影响债权人对相对人提起代位权诉讼。
其次,这也是由代位权的权利性质所决定的。代位权源自法律的直接规定,属于法定权利◆■★◆,而非约定的权利,也不能通过约定的方式排除该权利的行使。代位权既非代理权■■★■■,也不同于债权转让★◆★,不存在仲裁协议也由债权人继受的法理基础■■★■。
问题3:实际借款人涉嫌贷款诈骗罪,名义借款人与出借人签订的借款合同之效力如何认定◆★★◆■★?还款责任如何承担?
二、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订有仲裁协议的,也不影响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
掩饰、隐瞒的次数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来认定。一般来说,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必须是一个独立行为,包括独立的主观故意,独立的掩饰◆■◆◆★、隐瞒行为★◆★■◆,以及独立的行为结果。如果基于同一个故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或者连续为多起上游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一般应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的行为。例如★◆★,行为人明知银行卡内接收的多笔资金均系他人诈骗犯罪所得★★■◆■★,在同一地点集中将卡内资金连续转出、分流,以逃避追查的■■,应当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
综合以上两个层面考虑,倾向于认为◆■■■: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的两段债权债务关系各订有仲裁协议◆★★,也不影响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与《合同编通则解释》一同发布的典型案例五■■“某控股株式会社与某利公司等债权人代位权纠纷案”即属此类情形。
二是关于借款合同效力问题。实际借款人被认定贷款诈骗犯罪★■■★,意味着刑事判决已经认定实际借款人为借款合同当事人◆◆★★■★。依据前述规则,如果民事诉讼也认定实际借款人为借款合同当事人,就涉及构成贷款诈骗罪是否影响合同效力问题。在认定合同效力时,要依据民法典有关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则来认定★■★★■,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构成犯罪◆◆,就应一律认定合同无效◆■■。在贷款诈骗犯罪场合■★,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有关欺诈的规定,应当认定该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应当注意的是,在合同效力归属(即当事人认定)上,刑事判决认定实际借款人构成贷款诈骗犯罪,并不当然意味着民事诉讼也必须认定借款合同就发生在出借人和实际借款人之间。换言之■★,在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问题上,也要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五条、第九百二十六条等规定来确定借款合同的当事人◆◆◆◆■■。如果民事判决认定名义借款人是借款合同当事人的,此时实际借款人构成贷款诈骗罪并不影响借款合同的效力。
为同一个上游犯罪行为人同一起犯罪事实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分多次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基于犯罪对象的同一性,一般也应当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例如,行为人明知银行卡内接收的一笔资金,系某一网络赌场的犯罪所得■■,仍按照上游开设赌场行为人的指令,将该笔资金在多个银行账号间来回转移并提现的,一般也应当认定为一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但是★★,如果行为人明知卡内还有诈骗团伙犯罪所得的赃款,而予以转移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次数则应当与上述转移赌资的行为分别计算。
首先,这是由民法典的制度设计所决定的★■★■★。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代位权只能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方式行使。如果代位权诉讼受仲裁协议约束,则债务人为损害债权人利益■■◆,可能恶意采取与相对人事先订立仲裁协议的方式排除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从而导致代位权制度被实质架空。
三是关于名义借款人的责任及其与刑事责任的协调问题。如果认定合同关系发生在实际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因名义借款人不是合同当事人,其无须承担借款合同项下的责任■■★。如果民事判决认定合同关系发生在名义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则名义借款人根据民事判决承担借款合同项下的还本付息责任◆★■,实际借款人根据刑事判决承担退赃退赔责任,二者构成不真正连带责任★■★◆★◆,不存在比例责任或补充责任的问题★■■。此时,人民法院要在执行环节做好协调工作,避免债权人重复受偿。
问题5: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如何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九条“买受人名下无其他用于居住的房屋”的规定?
代位权诉讼不受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仲裁协议的约束,是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坚持的司法立场。根据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三条的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是指不以诉讼或者仲裁方式主张权利,据此可以直接得出代位权行使不受仲裁协议约束的结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三十六条也再次重申了这一立场◆★◆■■◆,即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后,债务人或者相对人以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订有仲裁协议为由对法院主管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三十六条也特别强调了对仲裁协议的尊重和维护,即如果债务人或者相对人在首次开庭前就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代位权诉讼。
法答网上线运行以来■■,咨询答疑质量和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上下级法院业务交流顺畅高效,困扰审判一线痛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问题◆■,找法答”的理念已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干警内心。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抓实“公正与效率”■■◆,最高人民法院充分挖掘法答网资源“富矿■◆★”★◆■◆■■,积极开展优秀咨询答疑评选工作,将具有典型性◆■■■、前沿性或疑难复杂的法律适用咨询答疑通过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平台陆续发布,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挥法答网释疑解惑交流■■◆★、促进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效用,向社会传递崇法风尚,弘扬法治正能量。为此,人民法院报特开设“法答网精选答问”栏目,发布法答网精选咨询答疑◆■★■。敬请关注。
答疑意见: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法定继承以均等继承为原则■◆★■◆,对于尽到较多赡养义务的也只是规定◆★“可以”多分而非“应当”多分■■◆★◆◆。但是就代位继承而言,代位继承人仅仅是承继了其父或母作为被继承人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的继承权■★◆,并不涉及赡养义务问题。这样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对赡养的正向鼓励■◆■,但仍然强调维护以身份为基础的继承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对于代位继承人而言,决定其能否均等继承的根本在于其身份是否符合代位继承的构成要件★★。当然,此种情况下,如果其他继承人尽到较多赡养义务,也应当是让有关继承人多分,而不是让该代位继承人少分。
答疑意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升档量刑。对于上述“十次以上”“三次以上■◆■■■★”的规定◆★■,在个案把握中,不宜简单以转账次数为标准★■★★◆,否则容易造成打击面过大、处罚过严的问题★◆■■★■。
这是因为该仲裁协议只在当事人对债权人是否享有债权及其数额大小有争议时才有意义。但是债权是否存在是代位权行使的实体条件,而非程序条件◆★◆★★■。《合同编通则解释》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债务人的相对人仅以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时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未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为由,主张债权人提起的诉讼不符合代位权行使条件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里的生效法律文书当然也包括仲裁裁决书★◆■。据此,即使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未经仲裁,也不影响人民法院就代位权诉讼作出实体裁判◆■◆■★,自然也不能影响人民法院对相应纠纷行使管辖权。根据《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在代位权诉讼中,债务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因此■■,如果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的债权及其数额没有争议◆★■◆★,则旨在解决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纠纷的仲裁协议不会发生作用★★◆■★■。当然◆■■■★◆,如果债务人对债权人是否享有债权及其数额大小有争议,则该争议只能通过仲裁程序解决。如果该争议直接影响受理代位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对代位权是否成立的判断,则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的“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情形■■★■■★,代位权诉讼应当依法中止■★◆,等待仲裁程序就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作出裁决★★◆◆。可见◆■,此时也只是影响代位权诉讼的进行,仍然不影响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
再次,这还是由意思自治原则所决定的。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并非债务人与相对人签订的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也非该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受让人。故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约定的仲裁条款对债权人并无约束力,仲裁协议不能对抗债权人代位权诉讼的法定管辖,否则等于强迫债权人接受自己未订立的协议。
答疑意见:一是关于借款人的确定问题。实际借款人委托名义借款人借款的,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五条◆■★★■、第九百二十六条有关间接代理的规定来确定借款合同的当事人■■★,即视出借人在订立借款合同时是否知情作不同处理:出借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借款合同直接约束实际借款人与出借人,因此应当认定实际借款人是借款合同当事人,除非出借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借款合同只约束名义借款人◆■★◆◆■。出借人对代理关系不知情的,应当认定名义借款人是借款人;名义借款人披露实际借款人的■■★◆,出借人有权选择名义借款人或者实际借款人作为相对人◆◆■★◆■。
答疑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买受人名下无其他用于居住的房屋”,系为了规范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而制定,而执行异议之诉必须实体审理,以实现实质公平为目标■■★◆◆,目前多参照上述规定进行裁判。★★“名下无其他用于居住的房屋■◆◆★★”属于较为典型的形式判断规则■★■★★,执行异议之诉的实体裁判标准应为是否用于家庭基本居住生活需要◆★■◆◆。《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125条认为:“商品房消费者名下虽然已有一套房屋■◆★,但购买的房屋在面积上仍然属于满足基本居住需要的,可以理解为符合该规定的精神■★★◆★◆。◆★★■■”例如★■,商品房消费者名下首套住房面积较小■■,结合家庭人口及居住生活情况,另外购买的住房仍在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范围内的,应认为符合《规定》第二十九条的精神。但对于购买投资型、豪华型房屋的,或者购买商铺等经营性房屋的■◆,原则上不在本条保护范围之内■■★◆。故房屋套数并非绝对标准,对此需要把握的是,一方面要保护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护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要依法惩治恶意规避执行的行为★★。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资讯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